Sunday, October 15, 2006

迦密山教會--第一次接觸


居住環境介紹
迦密山教會所在的土地上,有三棟建築物。最醒目的那棟半圓形建築就是主要的會堂,地下室包括兒童主日學教室,防空洞和一個禱告室,叫做以利亞的洞。我第二次來時住的建築物叫做迦密山之光,包括主要的辦公室,實習生的宿舍,大廚房大餐廳,Dani牧師的牧師館,和可以容納24個訪客的客房。第一次來,我只進入第一棟;第二次來,我只進入前兩棟;這次是第三次,我終於進入第三棟,完全是女生宿舍。宿舍分成兩層,各有一些房間,也有公用的廚房和客廳。有些房間有衛浴設備,有些房間沒有。
因為我在禮拜天晚上很晚抵達,所以我先住在第二棟的客房。可是因為我是志工,不是訪客(我們應該不用付房錢和飯錢,需要再確認),所以今天(週四)他們從女生宿舍中弄了一間給我,開始了我與蘇丹婦女的第一次接觸。
老實說,今天一眼見到自己房間的時候,十分鬱悶,想裝出很高興的樣子都很難。我見過其他義工的宿舍,雖然不大,但我所見到的是有衛浴也有衣櫃的。而訪客住的客房較大(因為都是兩人或三人房),有衣櫃,若沒有衛浴的房間也會有水槽和鏡子。不過我目前所在的房間(正坐在床上打電腦),沒有衛浴,沒有水槽,也沒有衣櫃。這個房間大概和我在教會的辦公區差不多大,除了一張床,一張小塑膠桌子,想放衣櫃也難。房間裡有一面大落地窗,外面是沒有紗窗的百葉門,再外面是園子。因為是地下室,外面看不到什麼特別的風景。我知道,我又要開始和在印尼時一樣,與蚊子奮戰了。

與蘇丹婦女的第一次接觸
迦密山教會收容了10個蘇丹來的婦女,帶著15個孩子。他們是從蘇丹南部的達爾富逃難來到以色列的。她們的丈夫必須待在以色列的監獄,直到確定他們的身份和意圖為止。這些婦女大部分說阿拉伯語,只有三個會一點英文。他們的孩子多半都還很小,所以不大會說英文。
我對她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黑。兩天前,有個志工邀我幫她們按摩臉及手腳,因為她們隔天有機會去探監,我才第一次摸到她們的皮膚,其實很細,不像我們對黑人的刻板印象。他們的手掌和腳掌都是粉紅色的,不像膚色那麼黑,她們也很愛漂亮,手腳都擦指甲油。我拿出香水與她們分享,她們也很歡迎。
經過第一天晚上幫忙抱小孩和搓腳皮,我發現自己很難記住她們的名字和臉。禱告後,想到可以拿相機去幫他們照相,再抓了個上小學的女孩幫我寫下她們的名字,現在我已經可以記得大部分的名字了,不過要認出小孩還需要一點時間。
這些婦女中,有幾個是基督徒,也有幾個是回教徒。因為我和她們還不熟,這些資訊都是別人提供的,希望未來可以較深入的瞭解。
今天當我搬進來的時候,我房間對門的Aida對我說,歡迎我搬進來,她也說,之前有個志工搬進來兩天,就受不了大家這麼吵而搬出去了。我開玩笑的說,我也很吵,我睡覺的時候會打呼。由此可知,她們還是有點擔心別人對她們的想法。下午我出去的時候,買了一盒小西餅與她們分享,希望未來這段時間大家可以相處愉快。(不時傳來孩子大哭聲,雖然我不受影響,但希望這群婦女們與孩子們能和平相處…)

這些天又陸續幫她們照了一些照片, 但還沒用讀卡機存進電腦,以後再與你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