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3, 2010

מה סדר היום שלי? 我的一日作息

這是另一篇練習,不是考試。在這裡我需要練習用很多的「之前」「然後」「同時」等等描述時間的片語。對於希伯來文中夾雜英文,由右到左加上由左到右,到目前為止我還不知道該怎麼弄。

It's a practice for "time phrase". I still have many problems to put words from right to left.

בבוקר אני קמה לפני שאני מתפללת וקוראת תנ"ך.אחר כך, אני שותה קפה ולפעמים גם אוכלת לחם.

אחרי שאני עובדת שלוש שעות, אני אוכלת ארוחת צהריים. באותו זמן אני גם רואה חדשות באינטרנט. אחרי כן אני ממשיכה לעבוד.

במשך העבודה, אני מקבלת ושולחת דואר אלקטרוני. לפעמים גם משוחחת עם עמיתים. לפני שקיעת השמש אני הולכת לקנות אוכל. בזמן ההליכה, אני שומעת מוזיקה ב-MP3.

אחרי שקיעת השמש אני חולכת הביתה. אני שומעת הרצאה כשאני מבשלת ארוחת ערב.

בסוף היום, אני מתקלחת והולכת לישון. לפני כן, אני עוד לומדת ונחה קצת.



עמק החולה 呼拉谷--我的希伯來文作文

這篇文章是給我看得懂希伯來文的朋友看的。大意在描述我心目中以色列很特別的地方,呼拉谷。那是候鳥秋天和春天會短暫停留的地方,就像各地的遊客,猶太人和基督徒在以色列來來去去一樣。我這篇文章得了滿分17分中的16分喔!但文法和詞彙還有進步空間啦!打出來的是經過老師訂正後的版本。

This is an article I wrote in an exam. I typed the corrected version. I studied Hebrew in ulpan Milah in Jerusalem and my teacher is Avishag. I believed that she tried not to correct too much so you can see the article is still kinda...

ביקרתי בעמק החולה בחודש שעבר. לא זכרתי מאיפה ידעתי שבעמק החולה יש הרבה ציפורים בסתיו.

ביום הזה מזג האוויר היה טוב מאוד, היתה רוח נעימה שם, ובאמת היו הרבה ציפורים שם. המחקרים אמרו לי שיש שלום בין הציפורים מישראל והציפורים מהארצות הצפוניות. אחרי כמה שבועות, הציפורים מהארצות הצפוניות עוזבות. באביב הבא הן יחזרו. אבל הן יעזבו אחרי כמה שבועות עוד פעם.


בישראל, הרבה אנשים כמו הציפורים האלה. אולי אנחנו לומדים באולפן, באוניברסיטה, אבל אחרי כמה חודשים או כמה שנים לא נהיה בארץ. אז באולפן תלמידים פוגשים חברים חדשים, ושואלים: “איזה שפה אתה מדבר? מה המקצוע שלך?” כמו הציפורים בעמק החולה. יש הרבה אולפנים ואוניברסיטאות בארץ שאנשים מחוץ לארץ יכולים לפגוש חברים, אבל יש רק מקום אחד שהציפורים מחוץ לארץ יכולות לפגוש חברים. אז עמק החולה מקום מיוחד בשבילי.

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一個人的冬天料理

一年多前,因為在港台吃得太多,回以色列之後作了好幾個月的但以理禁食,發現人比較輕盈,舒服。於是對於吃肉有了一點顧忌。現在我原則上都不買肉,偶爾吃雞蛋和魚罐頭(買一條魚會吃太久),也停止喝牛奶。朋友請吃飯的時候才跟著一起吃些肉。

但吃慣了肉的人,還是難免想念肉的口感,所以我會買一些類似肉的口感的蔬菜來取代肉,例如:蘑菇,茄子,馬鈴薯,豆腐...,幫助我少吃點肉。
這盤是我禮拜天的食物,紅椒、茄子炒蘑菇,茄子先切細長條去蒸,可以免去用很多油或水去烹調,這道菜炒好一鍋,也可以拌煮熟的義大利麵來吃。我這天是配飯,包括糙米,白米,薏仁和雞豆(香港人叫三角豆,也有人叫埃及豆。在維基百科裡叫做鷹嘴豆,也就是這裡超常見豆子醬的原料)的雜糧飯,好吃又營養。


冬天到了,再煮鍋湯吧!這裡的咖啡廳在冬天會賣湯,一碗湯配上兩大片麵包,也很飽。所以我也學會煮好一鍋湯,沒菜時吃湯麵或配麵包都很方便。
今天的湯裡有豆腐,紅蘿蔔,花椰菜,蕃茄,西葫蘆(英文好像叫zucchini,或squash,感覺上像小黃瓜,但查網路好像屬於南瓜類),都是很容易煮的,連花椰菜的桿子和葉子都下去了。週日忙一次,我可以吃到週三,如果怕吃膩,也可以裝在保鮮盒裡放冷凍。


我要解釋一下這塊豆腐。這裡的豆腐很貴,不到掌心大的豆腐要台幣100元左右,在特拉維夫可以買到便宜又大塊的,超過兩倍大,約合台幣150。(這叫做便宜啊!在台灣吃便宜豆腐的人,是不是該好好感恩咧~)我因為上禮拜沒辦法吃完一大塊,所以把三分之一切成小塊冷凍,湯裡的豆腐就是解凍後的模樣。不過,這裡只有一種豆腐,上頭註明是「軟豆腐」,其實比傳統一板一板的豆腐還要硬,很有嚼勁就是了。

這是西葫蘆,網路上有黃色綠色的,不過,以色列的是這種淺綠色的。也有的長得像南瓜的形狀,只有拳頭大。

另外,我去年在朋友家吃到一種煮湯的好材料,便宜而且據說很營養,但現在不吃肉以後已經不吃了,就是:你們先看看照片,猜猜看這是什麼吧!

Thursday, October 28, 2010

很有情緒的晚上

剛才有事進城,週四晚上的耶路撒冷很熱鬧,猶太教徒八點半還在街上買菜,因為不是安息日,所以我不用擔心哪些路封起來不能走。至於鬧區,塞車的程度甚至讓我決定繞路而行。
但在我住的地方,則是純粹的住宅區,雜貨店都打烊了,沒有地方可以逛。我的人坐在家裡,我的思緒卻想流浪...

世界在這些年間變了很多很多。以前的人,找工作是作一輩子的,可是現在,忠誠度不再重要,企業興衰的變化也快了起來,出現了「人力派遣公司」,年輕人換工作的速度可能還快過換手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這種「海外工作者」的生態也在變化中。

以前的海外工作者,搭著船遠渡重洋,就不知道何時能回家了。熬過了幾個月的海路艱辛,各種傳染病,適應了當地的氣候,還有語言、財務、與後方聯繫...等等的挑戰在前方。他們沒有太多自由度往後看,很多人永遠留在異鄉了,或早,或晚。
現在的海外工作者就有很多選擇了。大部分的時候,搭飛機是安全的,醫學和科技的進步,讓海外工作者需要冒的風險小多了。可是,不要忘了,我們也因為時代不同而顯得弱不禁風,適應力差了很多。

於是,海外工作的年限越來越短,回家的次數也比以前頻繁。這不只是因為外派的人需要,也是因為家鄉的人需要。別人沒有看見你,聽見你,久而久之就忘了你。得不到後方的支援,前線的兵如果選擇死守,就... 只能守到死為止。所以,花點錢和時間回來,讓後方的人記得你,再次「集氣」給予支援,也讓自己喘口氣,是現在比較人性化的作法。

不過,我想到的不只這些。
集結號裡的谷子地,一直死守著一個陣地,沒等到號聲不能撤退
來自硫磺島的信,日本軍人也是奉令死守著硫磺島

上帝會這樣對待祂的兒女嗎?
想到這裡,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我們本來就沒有能力選擇自己的遭遇,也沒有權利向拯救我們的主討價還價。面對未來的天災人禍,戰爭逼迫,我們只能選擇用什麼心態去面對,卻沒有「不面對」這個選項。

大衛王曾經說:我甚為難!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裡。
今晚,神似乎在對我說,在神的手裡,縱使執行的是一項自殺任務,也有豐盛的恩典,和美好的結果。相反地,企圖躲避神的揀選的人,只會迅速地失去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和勇氣。

求主幫助我們,剛強壯膽!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閉上眼睛,神對我說...

最近有兩次經驗,在開始與人禱告,眼睛閉上之後,神就對我說話。

第一次禱告的場景在耶路撒冷南部的拉結飯店,與我一起禱告的是來自內湖牧者團隊的一名女牧師。我們剛分享完各自的近況,也包括內湖聯禱會一些教牧同工的消息。

眼睛閉上,腦海裡出現了戰爭時,將領們在地下碉堡裡開會的畫面,桌上有大大的地圖和軍力分佈,大家都坐在一起。

有誰站在「耶和華的會」中得以聽見並會悟他的話呢﹖有誰留心聽他的話呢﹖(耶利米書23:18)

我們就像是神國度的將領,被安排在不同的地方作戰。雖然地點不同,兵力和戰事不同,可是元帥卻是一樣的。這是一場戰爭,是元帥帶領著我們在打的戰爭,我們不是元帥,我們也不用承擔成敗責任。
讓我們一起扮演著將領的角色,進入耶和華的會中,聽從他的指示和調度,打一場漂亮的仗吧!

第二次禱告的場景是在耶路撒冷市中心某教會的禱告塔。這裡在第14層,周圍的建築物都不高,禱告室設計在中間,旁邊有玻璃窗和走道,可以看見很漂亮的夜景。和我一起禱告的是另一國的女記者,她來了三年,我來了三年半。

閉上眼睛,神對我說,恩典,都是恩典。
我們能來以色列,是恩典。
我們都拿到工作簽證,是恩典。
我們能認識,建立關係,坐在一起禱告,是恩典。
這個場地可以成為禱告塔,是恩典。
耶路撒冷這幾年沒有太多紛擾,許多住宅,購物商場,輕鐵,地標得以興建,是恩典。
越來越多人在為耶路撒冷禱告,是恩典。
神的眼目始終眷顧著耶路撒冷,是恩典。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把握機會找人一起禱告。這也是恩典。

Saturday, October 16, 2010

LTJ給耶穌的信 一 童年

「這是你的新護照,你現在叫做xxx,是xx國人,記得講話要帶點口音,你的工作是xx公司歐洲市場行銷經理」...電影裡都這麼演著
在以色列,因為阿猶之間的敏感性,想和本地人交朋友時,需要留意用什麼語言,戴什麼配件。對猶太人,請說希伯來文,戴大衛之星;對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請說英文,戴十字架。不過,再怎麼樣,我們還在同一個時代,以色列的生活環境和現代化的程度和台灣算是差不多的。

耶穌,你呢?
『我的童年和當時其他的孩子沒什麼分別。我不記得自己天上的家,所以沒有什麼適應不良的問題。我們那時候穿草編的涼鞋,沒有自來水,每個人都有很多兄弟姊妹,因為大家都一樣,所以我的童年其實蠻單純而快樂的。』

那,你什麼時候開始記得天上的家呢?
『那是一個漸漸明朗的過程。每當我和家人一起過安息日,去會堂讀經敬拜,我都感覺自己對經文的理解和感情與大部分的人不一樣。』『對我來說,神是活著的,故事和誡命都只是引導我們認識神的方式而已,可是我發現大部分的人容易執著於那些內容,卻沒辦法單純地和神建立關係,互相對話。』

你的意思是說,你童年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和神對話?
『沒錯』
那麼你那時想起天上的家了嗎?
『還沒。我只是覺得自己與神的關係很好,很喜歡讀經禱告,和別人談論聖經的內容。』

那麼,你12歲那年的逾越節,對你有任何特別的意義嗎?
『嗯,那次是很特別的經歷。我知道今天的以色列,都為滿13歲的猶太男孩行成年禮(Bar Mitzvah),可是我們那時候沒有這麼明確的界線。我個人認為,我的成年禮是在那時候發生的,那年我12歲半。』
你那時在聖殿裡和教師們討論聖經,和父母分開了三天。
『沒錯,當我發現家人不見了的時候,我就和其他來過節的成人一樣,找地方過夜。我發現自己不害怕,而且在聖殿裡就像回到家裡一樣有親切感。』『最特別的是,當我見到我的父母來找我時,我甚至不想和他們回家。我覺得聖殿才像是我的家。所以我脫口說出了那句話「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嗎?」當我說出來的時候,我自己也很意外,我用了「我父」這樣的說法。舊約聖經裡幾乎沒有人這樣稱呼過神。』

那你為什麼選擇與父母回到拿撒勒呢?
『我還記得當自己說出這句話時,媽媽看我的表情。她的表情很複雜,有驚訝,疑惑,敬畏,還有不捨。我那時候開始感覺到自己和他們之間是有距離的,和神之間好像反而比較親近。可是,一方面因為我不懂自己為什麼會說神是「我父」,再加上媽媽那個不捨的眼神,我決定回家把這些事弄清楚。』

嗯,從你12歲半到30歲之間的事,我也很好奇。
『好奇寶寶,下次再說給你聽吧』

............................................................
LTJ系列是蘇菲的新嘗試,希望藉此帶出「海外工作者」的遭遇和心情轉折。其中以第一人稱描述耶穌的部分雖經過有限的聖經原文及歷史查證,可是絕大部分都是個人揣測,請讀者還是要自行讀聖經並且建立自己的體悟。

Monday, October 11, 2010

LTJ給耶穌的信 序--獵人頭公司

Letter
To
Jesus

給耶穌的信

來到國外,幫助我認識耶穌很多。因為很多原因,我們這些「海外工作者」很少把自己和宣X或X教連在一起,很多時候我們也不能,但一位屬靈前輩說過,藉著我們待在海外,我們實際上增加了一個地區的基督徒人口比例。就是這樣,我們這些「海外工作者」因此更能體會耶穌的心情。

親愛的耶穌,

謝謝你給我這個機會,成為一個「海外工作者」。我想,是你設計了亞伯拉罕的子孫在各地往來,有很多機會作「海外工作者」,也是你自己來到世界上,讓我們這些「海外工作者」可以向你學習。

請問耶穌,你來到人間之前,父神是怎麼和你談論這件事的呢?
他是否給了你一份完整的計畫書,裡面寫明了你將會失去的能力,權利,要工作的年限,每個月可以得到的財力供應,你的工作內容,每年有幾天假期,你在地上時與你接頭提供掩護的人是誰,組織另外安排幾個人在你的團隊,你會有的保險和享有的權益,和事情完成之後將來可以得到的補償?

我會這麼問,是因為我在來到海外之前,沒有得到這樣一份完整的計畫書。

『你是偵探電影看太多了吧?』
我只是好奇,沒有這些,有幾個人願意像你一樣,作一個「海外工作者」?

『你現在知道,為什麼「海外工作者」一直有招募困難的問題了吧?』
是的,主啊,我想我能明白。當世界上的遊戲規則是這樣的時候,有才幹的人應該都被獵人頭公司遞上的完整計畫書挖走了吧。主啊,但我希望有更多機會聽你說你當時作「海外工作者」的經驗和心情。

『下次吧,你會有機會的』

Tuesday, September 28, 2010

欣欣飯店--歡迎來海法!






在以色列待過一段時間的華人,應該都知道海法有家欣欣餐廳,隔壁是海法華人宣道會。不過,他們最近搬家了,目前在旁邊巷子裡,有更好的用餐和聚會環境。
餐廳位於熱鬧的商業區,周圍辦公大樓林立,但隱身在兩條大馬路中間,人行步道和棕櫚樹創造出悠閒安靜的用餐環境。跟著王長老走進餐廳,挑高寬敞的用餐區映入眼簾。



房東原本開了一家高級西餐廳,所以大致的裝潢設計都不用改。考慮到該區很多建築在整修中,房東也願意主動降價,使得餐廳與教會合起來的租金及房屋稅支出不比以前高。以前那棟建築因為電路管線老舊,時常跳電,屋況也比較差。那時餐廳的座席比較少,教會在隔壁屬於另一個單位,租金高昂。現在以色列外勞政策緊縮,教會不需要那麼大的空間,就使用餐廳內的VIP室聚會,十分有海外華僑教會的感覺。



進門的左側是櫃臺,美麗的王家大姊是掌櫃的,掌廚的是她的夫婿,同樣也是以色列籍的華人。王家人當年離開越南,在菲律賓上岸,當時幾個國家願意提供名額給海上難民,長老懂一點法語,本來打算去法國,誰知是神的心意讓他們一家來了以色列。以色列為了保護猶太人,相當不歡迎沒有猶太血統或文化的人移民,當年那一兩批越南華僑算是特例。長老的四個女兒也都在以色列服兵役,如今第三代中已經有一個獲頒獎章的軍人了。



「你打哪兒來啊?」「我去過中國的這裡」在這裡吃飯的遊客和猶太朋友們藉著這幅地圖,可以比手劃腳打開話匣子。猶太朋友時常會驚訝於華人基督徒對以色列的友善和愛,他們也會把握機會讓猶太人明白基督耶穌是個道地的猶太人,也是耶穌把對猶太人的愛放在華人基督徒的心中。



不管你以前是否來過欣欣飯店,這裡的中國菜和家鄉的味道,都是你來以色列時不該錯過的!我在海法住了三年,到如今仍然想念這個勤奮工作又美得像花園的城市。有機會來海法時,歡迎來欣欣飯店坐坐,好客的王長老期待著認識你喔!(欣欣飯店的發音是廣東話,接近普通話的燕燕。電話:972-4-8660022)

Sunday, September 19, 2010

以色列的交通

以色列的物價比台灣高,國民所得也比台灣高,油價,當然也不例外。
以今天的油價來看,台灣的九五汽油一公升29.5元,下週可能會變成29.8元,而以色列的油價則超過55元台幣。油價高,鐵公路交通費當然也高,都市裡一趟公車6.2舍客勒,和汽油一公升6.51相差無幾,雖然可以免費轉一趟車,還是比台北貴。

如果你想,騎機車又方便又省錢,在以色列也行不通。一方面,以色列主要道路有限,機車也可以上高速公路(想不上都不行),但機車比例太低,汽車駕駛不懂得留意會鑽會衝的機車,讓機車騎士的危險性提高;另一方面,機車的失竊率高,使得機車的保險費很貴,不買若是被偷了更划不來。這兩個原因讓以色列機車不夠普遍,價錢也很高。中部特拉維夫附近因為很容易塞車,地勢又平坦,所以機車比較多;耶路撒冷同樣很容易塞車,道路面積不足,停車位也嚴重缺乏,多數人還是靠大眾運輸工具,目前是公車,明年輕鐵開始營運以後,也許會更方便。海法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她在海邊的山上,山路蜿蜒又上下,騎機車也危險,但因為停車比較方便,感覺上開車的人比較多。

幾年前,本地朋友決定買車,是為了接送小孩上下學,因為那時候很多公車爆炸事件,父母不放心讓孩子自己搭公車上學。但前幾年發生了推土機撞路上車輛的恐怖攻擊事件,這幾個月又有接近巴勒斯坦區域的公路黑槍事件,使得自己開車也不一定安全。我幾年前買車,則是為了載著攝影師外拍的需要,因為安息日沒有大眾運輸系統,有些外拍的地點偏僻,有車比較能滿足工作需要。

上個月去作車子的保養,本來以為兩小時之內就好了,但整個冷卻系統很多地方漏,需要更換管線,搞得他們收工時都還沒修好。我趁空檔到城裡辦事,這麼巧沒接到電話,一分鐘後回撥又沒有接,結果回到修車廠時大部分的人都下班了,我才知道要自己想辦法回家。修車廠的主管知道我住在城外,至少要換一趟車,跟我說,你叫輛計程車回家吧。我頂著大太陽(修車廠四點半下班)一邊走一邊想,計程車一趟16公里應該要將近一千元,實在捨不得坐。於是我一直走(但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走回去),直到終於決定搭兩趟公車回家。走路加上那兩趟公車花了我70元台幣和兩個小時,讓我更慶幸自己平時可以開車。

想想,人真的很渺小。你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可是受限於自己的體力,財力,條件,不能馬上抵達。我們朝著努力的目標邁進,也同樣受到很多限制。在以色列,這種感受比在台北的時候更加深刻。

Sunday, August 08, 2010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今年初,在海法小店修理電動窗的時候)



(第一次保養時,前輪的碟煞盤被拿出來磨平)



講起我的開車經驗,從大一暑假開始...

那時,自己加入了汽車社,他們與駕訓班談好推銷暑假的保證班,台幣5000元。那可是20年以前啦!我就與大我一歲的二哥一起報名學開車。當時學的是手排檔,自排車還不普遍,對於我這個沒耐心的人來說,一心多用並不太困難,再加上台灣考駕照特有的方式:在教練場開,專練那幾樣,方向盤轉幾圈...之類的,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再加上一次瘋狂的道路駕駛,就去考試啦!
雖然我的肢體協調和對角度空間的感覺還不錯,可是我的平衡感不太好,所以第一次去考駕照時,在第一關「直線加速」就連續壓了兩次線,被主考官趕下車,再看著他很耍帥的迅速倒車回原位。

當天我二哥順利考上駕照,大哥可憐我心情不佳,騎著偉士牌陪我去郊外,順便教我騎機車。(對,我是用手打檔的偉士牌學騎機車的)後來我先考上機車駕照,第二次考汽車駕照時,直線加速又壓了一次線,才險險過關。

拿到了駕照之後,沒什麼機會練習開,偶爾老爸或大哥有時間,會陪我們上路,可是爸爸很喜歡嘮叨,讓我和二哥都害怕為他開車,就這樣我們還是不太能獨自駕車。直到我參加了青宣,回應了宣教的呼召,開始為自己多一些生存技能禱告,沒多久,老爸讓我開他的車上班,那是我拿到駕照7年以後的事了。

由於自己都在台北跑短程,在台灣這麼多年,累積下來的里程數應該也很有限。還記得老爸第二輛車買了六七年,去維修時車廠的人還說,就連一禮拜大採購一次的人,里程數也跑得比你們多!在教會牧會之後,若有機會到其他縣市,也總有弟兄負責開車。我從小就有暈車的歷史,在交通工具上是負責睡覺的。

出國之後,開車成為很必要的生存之道。在雪梨三個月的時候,下飛機當天就練習靠右行駛,當天就把車子開回家了,剛來以色列的時候,也常開教會的車,而且柴油車箱型車都開過。直到兩年前的二月,我買了這輩子第一輛車,高齡九歲,跑了14萬5千公里。那時以為日後工作時,常有機會載兩三個人,所以買的是家庭房車,行李廂也大。現在知道大空間方便教會事奉,或載坐輪椅的弟兄。

上禮拜我的車子作了十萬公里大保養,換了很多零件,連接水箱的管子有好幾個部分老化,也有其他部分有裂縫。畢竟車子已經11年,再加上自己在海法不是在正廠維修,所以回到速霸陸抓出一堆問題也很合理。算一算,我開這輛車兩年半,跑了55000公里,比前任車主跑得還兇,自己也覺得很神奇。剛開始載著器材外拍時,通常帶著一個沒有駕照的同工,有時在耶路撒冷夜拍,回到海法已經是深夜了,我也曾經因為太累,停車在加油站打盹15分鐘。現在自己已經很習慣開一兩個小時的車,而且多半是獨自一人。

昨天載教會朋友回耶路撒冷時,有人稱讚我的車開起來感覺很順。事實上它的外觀已經老了,捨不得拍下它的老態... 我的確需要多為這匹老馬禱告,希望它各方面都硬朗,也還有意願繼續再跑幾萬公里!

Sunday, July 25, 2010

單單仰望主的日子

最近神在教一件事,昨天在開車回耶路撒冷的路上還與同行的弟兄分享。
他說他在同工地的人中,算是勤奮不摸魚的,可是每次發薪水,就是比別人少幾十塊錢。

我跟他說,因為自己服事的對象都是基督徒,沒辦法認為別人對我偏心或是不公義。我只能什麼事都仰望主,向祂交帳,為祂而作。

像之前協助一個機構,之前沒有談價錢,我心裡也不確定是否會有錢,但心中的感動是要去作,於是不管他們有沒有提出,就是去了。之後與那個機構還是有聯繫,但他們沒有針對那件事說什麼,我也沒說。
在這件事之後,又發生了幾次類似的事情,之後我就知道這是神要我學習的功課。

想到戴德生建立內地會的宗旨就是,不籌款,只求神供應,我如今也在經歷神的供應。

Wednesday, June 16, 2010

我羨慕的

五月份寫了一篇「我懷念的」,講的是台灣的好,今天來講講以色列的好,主要談的是猶太人。兩篇都是從人文社會方面切入,不處理經濟科技方面的成就,因為那方面小妹不專業...

中東人是好客的,如果你去阿拉伯人家裡作客,絕對不要先吃東西,因為他們會竭盡所能把你餵飽(忽然想到十幾年前我去中國西北時,回族人也是這樣)。至於猶太人,常用的問候語就有五句以上,包括ma nishma(有什麼消息值得聽聽?),ma shlomcha(你平安嗎?),ma kore(發生了什麼事?),hacol beseder(一切都好嗎?),也包括幾句阿拉伯語。以前在迦密山聚會處工作時,一天之中會碰到同一個人第二次,見面時沒有打招呼,就會被指正,那怕對方當時在和人說話也一樣。這種文化表現出他們很在乎關係和感覺,但也就意味著他們事情做到一半時,被打斷的可能性很高,在街上兩個司機停在路當中打招呼,按喇叭或問路的情形也很常見。

中國人常有人太多競爭激烈的危機意識,所以華人的特性是吃苦耐勞,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可以很低,但猶太人就是「好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申命記中曾經有這句「耶和華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但居上不居下」,所以我認識很多猶太人,看起來不忙,常常在家,卻可以一直花錢。像我現在的房東就是這樣。有一部紀錄片,訪問二次大戰時期從歐洲逃難來到上海的猶太人,有位女士說到當時的上海虹口,街道很髒,沒有抽水馬桶,街道上黃包車夫光腳跑步拉車,生活得很苦。再加上關於大屠殺的電影中,很多當時生活在歐洲的猶太人學鋼琴,小提琴...這也讓我發現猶太人的「好命」。也就是說,他們觀念裡的人生是包含文化藝術的,不只是工作和賺錢,同時他們也有神的恩典過那樣的人生。
不過,我必須承認自己認識的有錢華人不多,也不太有機會認識貧窮的猶太人,像全職讀經禱告的極端保守猶太教徒,和容易有語言文化差異的衣索比亞猶太人。

接續著上一點,我猜想或許是因為他們在世界上人口少,所以他們珍惜每一個猶太人的生命,打分數從零往上加,而不是扣分的觀念。在他們的文化裡,很多鼓勵和讚美,很少責備和批評。這或許也與他們敬畏神的信仰有關,因為兒女是神賜的產業,不應該挑剔嫌棄。馬路上看著帶孩子的父母,即使跟著一大堆孩子,也還是充滿耐性,讓我覺得很難得,這或許也是猶太人的創意源源不絕的原因。

還有一點是蠻有趣的,猶太男人女性化,猶太女人男性化。也就是說,這個社會對男女角色和分工的刻板印象是比較寬廣的。猶太男人帶小圓帽,所以男人也買髮夾。他們上會堂時帶著裝禱告巾的漂亮絨布袋子,走在路上時像女人拿著手拿包。這裡的男人推娃娃車,讓孩子坐在自己肩膀上,牽著孩子在街上走,用奶瓶餵孩子喝水... 另外,猶太男人也跳舞,尤其是婚禮時。猶太女人呢?因為以色列男女都當兵,所以女生強壯也值得鼓勵。猶太人尊重神的創造,又旅居世界各地,所以高矮胖瘦膚色黑白的都有,也都能開放接納。也因為這是一個注重表達和辯論的社會,所以女人的意見也可以得到尊重,社會上成功的猶太女性也不少。

最後,同樣延續著上一點,猶太人的內聚力雖然強,可是不排外,這點也很難得。我與許多猶太人作朋友,發現他們都很願意認識外國人,想知道別人怎麼看以色列。以色列報紙的頭版常有國際新聞,從四川的土石流到印尼的地震。我有時在安息日開車,即使停車在他家圍牆外,也不會激怒他們。

所以,綜合以上五點,神帶領我來以色列,學習注重關係和感覺,體會他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學習常鼓勵肯定自己,自在地尋找自己的女性定位,也感受到他們對於與不同信仰文化的人共存的誠意。所以,雖然想念著端午節的粽子,還是很值回票價的啦!

Thursday, June 10, 2010

很想笑的剪髮經驗


去年五月在家書中也談過自己的剪髮經驗,如今差不多時間,我又想剪頭髮了。
搬來耶路撒冷,一切都更新了,找理髮師傅又是件讓人頭痛的事。朋友自告奮勇想幫忙,但自己是自然捲,又是記者,想想還是花錢吧。沒問到女性,房東介紹了個男師傅給我,我原本不想考慮,但今天的報紙上正好刊出一個很帥的理髮師傅,和房東介紹的這位同名,於是我鼓起勇氣打電話跟他約時間,順便問他多少錢... 比海法最貴的一個還要貴!我馬上跟他說,我從海法搬來,不習慣這麼貴,他就說,你來了再說吧!

我到了那裡,是一個有吧台的髮廊,有四張椅子,裝潢也蠻漂亮的,特別的是,鏡子那裡沒有桌面,椅子也很低。所以,沒有茶或咖啡招待(大概只給燙頭髮的人喝...),也沒有雜誌給你看。
剪髮師傅是個大男人,個子高,是摩洛哥的猶太人,還有一個大肚腩。我去的時候店裡沒客人,對於我這個東方臉孔他很意外,叫兒子幫我洗頭。不過那不算洗頭,應該只是把頭髮弄濕,因為他的手完全沒有碰到我的頭皮,只碰到頭髮。沖好頭髮之後,他用手扶著毛巾,然後請我自己扶著,也沒說請我去哪裡坐,,我坐在洗頭髮的椅子上,心裡開始嘀咕,下次不來了...

於是我用手扶著頭上的毛巾,走到吧台前面,向著在吧台裡面的師傅說,那現在呢?我要坐在哪?他指了面前那張椅子,我坐下後,忽然懷疑自己被種族歧視。不過,後來覺得可能只是他們對東方人和語言的陌生。我跟他說房東夫妻的名字,說自己住在他們家樓下,又問他們是不是摩洛哥回歸的猶太人,似乎距離拉近了一點。那高大的師傅問我要不要染,我說不要(他們應該會覺得顏色太重,但我三月染的,一年只染兩次免得傷身體),他問我,就剪一點嗎?我猜他看得出來我很久沒剪了。我說,不一定,但我想留長。這個潑墨大師點點頭,就開始動刀了。
整個剪髮過程很快,他不看鏡子的,椅子不高,我也不高,我很意外他沒有把椅子調高(也許沒得調?)。因為太低,他的手不用彎起來,彷彿只需要憑感覺。我知道他剪了一些層次,還不時把我的頭髮弄亂。之後他問我一個聽不懂的字,我說,不懂,那是啥?他比了一下額頭,喔,瀏海!我說,你覺得呢?他看了我一下,說,要。

當他在剪頭髮的時候,他的臉讓我很想笑,因為他看起來明明是個很陽剛的大男人,像有鬍子的回教教長,可是挺著大肚子又有點喜感,讓我忍得很辛苦。很快就剪完了,他擠了一大堆慕斯在手上,開始抓。抓完之後問我,你要吹嗎?我又是一臉狐疑,他於是先讓烘罩來吹,再換集中的口和大圓梳來吹我的瀏海。在我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就說,你看,見我不懂還比了比我手上的眼鏡。喔,原來已經好了。(也沒有拿鏡子給我看後面...)

我說,這可以在家裡自己弄嗎?他說,當然。只要塗上慕斯,太陽下就會變成這樣(有那麼簡單就好了!)他兒子在一旁說,好漂亮啊!但一如往常,我對於新髮型通常都要調適一段時間,所以不管結果如何都先接受了再說。我請他兒子幫我們照相,讓你們可以看看這個讓我開心的剪髮師傅。我對他們說,台灣沒有男性剪髮師傅是這樣的,他兒子說,很高大?很壯?也許他在以色列也很稀有吧... 就這樣,他算我便宜了一點,但還是和海法最貴的一次一樣(大約台幣1200)。我出了門,看了看錶,20分鐘不到。

現在想想,感謝神,讓我在跨文化經驗中時常把所見的不同看成好事,對金錢又抱持著樂天主義。下次還會不會找他呢?到時候再說吧~

Thursday, May 20, 2010

我懷念的

昨天看了上海世博的台灣主題歌「台灣的心跳聲」,配上MV畫面給人很多感覺,讓我開始想,對於台灣我懷念些什麼。

我6歲搬離眷村,不到8歲就開始住在台北鬧區,充滿酒店、KTV和夜市的林森北路五條通。我在那附近住了超過20年,包括穿著綠制服的日子。那是一個別人覺得很亂,但其實沒有「那麼」」亂的地方。對我來說,我最想念台灣的就是城市裡隨時都很熱鬧的氣氛和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那是一個對離家在外的人和單身貴族友善的環境。
十年前在雪梨待了三個月,開始感受到西方社會注重家庭生活的特性,也知道單身在海外會是極大的挑戰。嗯,極大。

另一項我相當懷念的,應該就是食物了吧!除了全中國各地的口味和日韓料理,西餐和自助餐也有多種選擇。在以色列想吃到台幣200以內的食物,大概只有Pizza,Falafel炸豆泥球,沙威瑪,和Beracus包餡鹹麵包四種。這四種中,只有沙威瑪是有肉的,多半是雞肉或火雞肉。麥當勞的食物也有肉,但必須單點才不會超過200元。
接近端午節,看著網路上的新聞又開始流口水了...

第三名應該有很多,像是低廉的物價,滿街的機車,多到看不完的電視頻道(這裡本地媒體有限,包括衛星接收得到的英文頻道才稱得上多),光華商場,和許多行業的全年無休...

話雖如此,以色列還是有很多「我羨慕的」。下回分曉。

Tuesday, May 11, 2010

我的監獄經驗--台灣與以色列

我沒有坐過牢,但進過監獄。

在台灣唯一一次進監獄,是為了探訪一個特別的人犯。當時他被關在桃園的台北監獄。
我與其他探訪教化的牧者們從台北一起坐箱型車前往,在車上我為自己禱告,希望自己不要對即將見到的人有什麼預設立場,也不要讓對方接收到負面訊息。我當時的禱告是,主啊,求祢讓我把他看成一個普通人,平凡人。

經過嚴密的搜身,過電子門,厚重的鐵門為我和牧師們打開,我穿過建築物中間的花園步道,發現整個監獄似乎因為我這個女性的進入而暗暗地騷動了起來。很奇特的感覺。

牧師介紹我和那位受刑人認識之後,我們開始談話。那是一排房舍的外面,在露天的環境裡談話。之後我又與牧師一同離開,這就是我有限的監獄經驗--台灣篇。

在以色列,我這禮拜也有機會進了趟監獄。
去之前我就提醒自己,要在監獄裡靜靜地敬拜禱告,像當年的保羅和西拉一樣。
開車在圍牆外兜了一大圈,終於找到負責華工部門的小窗口,朋友已經在外面等我。今天的任務是為簽證過期即將被遣返的朋友送護照和行李。這些華工無論是在路上臨檢或是在工地被抓,都是孑然一身進入監獄的(或許應該說是拘留所,因為未經審判也沒有刑期)。以前曾經有警察要求華工回家拿東西,結果讓室友也遭殃(簽證過期的一大把)。所以現在華工都不回家拿東西的,自然需要有人幫忙送東西進去。

我們先把護照送進小窗口,然後在外面亭子裡等候。之後裡面會廣播,再核對護照放人進去。之後女警要我們把所有行李打開拿出來檢查。凡是乳狀液狀的瓶罐都不准帶,食物和書籍也不准,這使得帶來的箱子顯得很空。外接硬碟和mp4播放器等電器用品則是用袋子另外裝著。
接著我們要過安檢,那個電子門比一般的靈敏,連我啥都沒帶還是叫了,女警也在小房間裡搜了我的身。(在以色列和約旦,時常需要被女警搜身,已經相當習慣)
我們是這批進來唯二的女性,所以先過安檢,先進入會客室。就是新聞和演戲常見的那種一排玻璃窗,雙方用電話說話的房間。等了一會兒,我一邊方言禱告,心裡想:我在以色列的監獄裡禱告耶!之後與帶我來的朋友聊起來,她幾年前來打工,嫁給一個猶太人,但先生打她,她報警讓先生坐了兩年牢。如今先生吸毒,不肯離婚,也拒絕讓女兒回中國,她只有帶著女兒自己生活,還在申請移民。我為她禱告,這時其他人陸續進來,我們要看的朋友也來了。

他一開口說話,我才發現我們中間的玻璃窗是開著的,不必用電話,也可以拿東西或牽手。我們聊了一些近況,獄警要我們把電器產品當面交給他,但他一看就開始篩選了起來,只給他一副手機,其他的東西寫了張單子給他,東西要等他去機場時才給。我們問為什麼?他說那些電線怕犯人用來自殺。
對面的小弟說,進來幾天已經待不下去,希望趕快回家。不知道是因為監獄裡面的屬靈氣氛很糟,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定罪感和壓迫感。他唯一找來的屬靈書籍被別人借去看了,覺得時間很難打發。我按著他的手為他禱告祝福,獄警原本要說話,還為此等了一下,沒有打擾我們。

以色列算是相當注重人權的國家,這些簽證過期的工人,政府都會出機票錢送他們回國。有些華工就看準了這一點,想省一趟機票錢,寧可違法打工直到被抓為止。我探望的小弟在護照送進去之後,不到48小時已經上了飛機。相信他一定對於自由的空氣有了更深的體會。

Saturday, May 08, 2010

歐洲上空的火山灰雲

幾天前一位在以色列的牧師發出了一封代禱信,提到歐洲上空的火山灰雲。他認為火山灰雲就像是迷惑歐洲人的排猶主義勢力,意味著納粹當年那股抵擋猶太人的力量又捲土重來了。

我也發現歐洲的排猶勢力正在興起中,但不曾有過這樣的聯想。被他一說,覺得這個比喻還值得思考的。

先來看看一則關於2009排猶勢力的研究:

根據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2008年全球排猶的事件是559件,但在2009年是1129件。這些事件包括威脅、羞辱、牆上的塗鴉、帶有貶抑意味的口號,以及具體的暴力事件...等等。這些事件的增加很可能與以色列在2008年底開始對迦薩採取的「鑄鉛行動」有關。
在這項研究中,英國排猶事件增加了最多,從08年的112件增加到09年的374件。而他們也是受火山灰雲之苦最大的地區。這是巧合嗎?法國則由50件增加到195件,包括猶太會堂受攻擊,汽油彈扔進猶太人的中學...等等。
據了解,歐洲最大的猶太人社群就是住在法國和英國的猶太人,而這兩國同時也持續引進海外移民,使得境內回教徒群體也不斷增加。研究指出,通常排猶事件增加的國家,都有回教徒勢力增加的現象。

與以往單純從宗教和民族的角度排猶的意識形態不同的是,目前許多地區和國家反對的是以色列這個猶太國家的合法性,也就是排猶勢力的政治色彩加重了。這類反對的聲浪,大部分都認為猶太人用大屠殺作為政治藉口,取得在中東地區建國的合法性。並且批評以色列如今對待巴勒斯坦人的方式,與納粹當年對待猶太人並沒有兩樣。
這項研究的出處如下:
http://edition.cnn.com/2010/WORLD/meast/04/12/anti.semitic.study/

至於近期的排猶事件,在法國有:
一間猶太會堂被人縱火
兩週後,一個猶太人在路上被兩個看起來像是回教徒的男人用鐵棍打,小刀刺殺
又過了兩三天,另一個猶太老人在會堂外被三個人用催淚瓦斯攻擊
法國有大約50萬猶太人,以色列政府也不斷地呼籲他們回歸以色列

關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問題,以色列對待巴勒斯坦人是否像當年納粹對待猶太人,這可以是個很大的問題,很多各說各話的論調。但如果你要我給一個簡單的答案,我會說這不能相提並論。至少有幾樣我看得到的事實,可以證明以色列不是納粹。
1. 以色列很多街道和診所都使用阿拉伯語,官方文件上常見阿拉伯文。總理辦公室,外交部和國防部都有阿拉伯語發言人。以色列容許阿拉伯人自由經商,購買土地房舍,成立政黨。
2. 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和附設醫院裡,處處可見回教徒出入。耶路撒冷舊城裡也有回教徒區。
3. 曾有一個巴勒斯坦計程車司機對我說,以色列管理下的巴勒斯坦人生活比巴勒斯坦人自治的生活舒適。
4. 曾有一個阿拉伯女性對我說,在06年以黎戰爭期間她在進入一家猶太餐廳時被老闆歧視辱罵,她告到法庭,法官判決餐廳老闆要道歉賠償。

蘇菲目前有點感冒,引用中醫的觀念,我的身體這個時候正在對抗邪氣。這世界上也有很多「邪氣」,希望我們都有智慧去分辨,並且有勇氣和信心去對抗。

Sunday, March 14, 2010

房子與家,很不一樣...

在這裡認識很多從中國來打工的人,他們腦子裏想的就是賺錢回家,蓋房子,存錢給孩子當教育經費...
我問他們,為什麼一定要有房子?只要有地方住就好了,用租的不也是可以?(或許他們沒告訴我,在農村根本沒有空房子出租?那麼總有人搬走或過世的老房子啊?)他們問我,所以妳沒有房子囉?
對啊,我沒有房子。回台北就住媽媽家。

坐在我開的車子上,一個弟兄說,什麼時候我也可以有輛車來開開...
我對他說,等你事奉神有需要的時候,神就會給你。我與他分享了自己牧會期間有人送二手車,騎的是家人的機車,後來開父親留下來的車,一直過著名下沒有財產也沒有負債的生活。

對我來說,這不是委屈或虧損,這是恩典。就像網路流傳的文章裏說的,最富有的人,是需要最少的人~

不過,「家」對我來說卻很重要。我一個人住,家代表著什麼呢?這次搬家,我開始懂了。

從迦密山搬到海法,再搬到耶路撒冷,房租越來越貴,房子越來越小。前兩個地方都有衣櫃,新家沒有,所以掛在衣架上的衣服,到現在還在箱子裡。
買衣櫃吧,問題是,下一個地方是否會有衣櫃呢?再說,笨重的家具在搬家時容易碰壞或變形。已經為了找塑膠衣櫥花了幾天的時間,弄得自己身心俱疲。問大賣場的人,光要講清楚自己的問題就很難,別人一句「我們沒有那種東西」就宣判了這次又是白跑了一趟。要放棄原則買個木頭衣櫥嗎?我的下一站又會在多遠以後?

對我來說,家代表安全與穩妥。一個熟悉的環境,與鄰居店家的關係,和「不會常常改變」。戴冕恩牧師曾經在信息中提到,自己剛生孩子之後,覺得神要帶領他們去別地方,便要妻子預備。幾個月後妻子受不了了,問他到底什麼時候會走,因為不知道尿布可以買大包的還是只能買小包的。媽媽說她害怕搬家,應該也是不喜歡這種漂泊感吧!

準備隨時離開,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這卻是跟隨神的人必須學習的態度。

以色列人在西乃曠野學了四十年,亡國後流散各地的猶太人也在學。
我很幸福,現在才開始上初級班。

Wednesday, March 10, 2010

期待!伸長著脖子期待著!


在以色列的一年照著舊約的節期和季節變化循環著,有高山,有低谷。離開海法對我來說是困難的,因為那裡有熟悉的朋友,熟悉的氣候、交通,和熟悉的教會。搬來耶路撒冷則是一項未知,已知的部份多半都沒有海法好,例如房租貴,宗教文化對立氣氛,沒有地中海可以看...。但這裡是神的居所啊!朋友鼓勵著我。



週日上午很疲憊地搬了家,新家離海法的車程將近兩小時,但從開始搬到所有工人離開,不到四小時—也就是上下貨各用了三四十分鐘而已,因為兩邊都有一群戒毒所的壯漢來幫忙。海法的弟兄們還幫我把舊家打掃乾淨了才走。
雖然快,但不表示我的東西少。搬進一個沒有收納空間,又比原來地方小的地方,我的東西很快地就佔據了所有的地方,除了走廊,只有自己房間可以走動。這兩天就窩在小小的空間裡打掃,開箱,也看收納空間的需要再把不急需的東西裝箱。


耶路撒冷明顯地比海法乾燥,早上大門外有太陽,吹暖風。我的房子是透天厝的最底層,外面先是一塊鋪了磁磚的空地,空地與圍籬之間有狹長型的花圃,裡面有五棵小樹和一些盆栽。圍籬外面是隔壁的院子,看得到許多孩童的遊樂設施。我把大門打開,屋內的溫度和光線立刻改變不少,可惜沒有紗門,昆蟲和落葉也會進來say hi。等房子清理好,早上可以在院子裡讀聖經或報紙耶!這兩天白天熱得像夏天,但早晚還是很涼,可以確定的是夏天不會很熱。我同時也慶幸自己這個時候搬來,逃過冬天的濕冷。

某天下午五點左右,趁著清理的工作告一段落,屋子開始變冷,我催促著自己出去走走看看,認識環境。這裡的阿拉伯人不多,猶太男人多半帶著小圓帽,包頭戴帽的猶太女人也不少。雖然我這張東方臉孔不常見,但見到我的人態度多半還是很和善。這裡是耶路撒冷的衛星城市,兩地之間隔著山谷。我沒走多遠,就見到耶路撒冷的地標,再走五分鐘,可以看到耶城外的快速道路和山壁上的猶太墓區。還記得當初房仲帶我經過那路段時對我說,刺過青的猶太人都不准葬在猶太教的墓區,因為違反舊約誡命,只有二戰時期在集中營被刺上號碼的大屠殺倖存者例外。


我住的這條街是單行道,街名是一種花,中文叫秋牡丹,也稱為銀蓮花。據說因為花朵開得很像伸長了脖子,引頸期盼,所以花語就是期待。沿路走來,有些老房子,也有些正在施工的房子,有些透天厝,也有公寓。有些車庫用電動門,院子很大,也有普通一點平實一點的。
看得出來這一區已經發展幾十年了,有些房子已經有老態,這也是城市裡最多公車經過的地區。


我繞了一圈,想買麵包牛奶,正在納悶附近怎麼連家小店都沒有,就發現了隔壁街口有家不算小的超市,又是一項surprise!感覺上,這裡的生活比海法舊家那裡忙碌,也沒那麼有人情味。街道上遛狗的人比較少,連帶地狗大便少很多!超市裡面的人彼此不講話,連收銀員都一臉嚴肅,拿妳的會員卡來刷時,也不會看你一眼。看來,從海法搬來耶路撒冷,我還是有點culture shock文化衝擊咧!

Tuesday, March 02, 2010

搬家其實沒那麼可怕...

媽媽從結婚到現在,搬了十幾次家,其中大部分都是他們結婚後,我們還小的時候搬的,所以媽媽總是談到搬家就怕。我有印象的是六歲和八歲的時候,當然沒幫上什麼忙,之後過了十幾年才又搬。最近一次在我來以色列之後,又被我逃過了。

自己也搬過幾次家,在台北和以色列都有。不過,我很幸福,搬家時常有人幫忙打包。有時是媽媽,有時是室友,還有一次是鄰居,一對英國夫妻。這次我要自己打包了,我懷疑自己怎麼作得完?還好,從看好房子,談妥,簽約到搬家,還有一個多禮拜的時間。目前以一天一部份的方式進行著,常用的東西和泡麵零食也不敢收。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在打包的過程中,我開始思想,一個人需要用多少東西?有多少日記書籍現在根本沒時間看?另一方面,也趁機把冰箱裡過期的醬料一一丟掉。我開始想,如果你有時間可以慢慢打包,或是你很有錢,什麼都買新的,搬家可以是很快樂的事情。不過,離開一個有感情的地方,大概才是搬家最難的事吧!

昨天開著車子去作四輪定位,為之後要開長程車作準備。因為要搬去離這裡兩小時車程的地方。檢查輪胎的人對我說,你的輪胎很乾,該換了,不然可能會爆胎。我趕忙打電話給朋友,弄清楚輪胎的使用年限,和市場價錢。我心想,耶路撒冷的東西應該比這裡貴吧,要換趁早。

今天去買塑膠繩,是一家熟悉的小店。剛搬來這裡時,比較常去找他。我心想,以後可能不會再跟他買東西了,但也沒有勇氣和他聊起搬家的話題。新家附近的鄰居親切嗎?房東好相處嗎?東西貴嗎?

還記得自己剛搬來時,也是一步一步發現這裡的好。相信搬去耶路撒冷也會這樣的...
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詩篇91:1)
耶路撒冷,我來了!

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不可曝光版政治秘辛,ma pit'om!

他在修車,我在看報紙

身為猶太人,最近報紙上這則新聞,你相信是他們幹的嗎?

當然啊!不是他們還有誰。

啊,真的嗎?

那你說嘛,還有誰會幹這種事。

他們自己啊,也許是內鬥。

不可能。這種事只有mxxxxx(消音)才幹得出來。

我想起多國假護照,花大錢,如果是自己人應該不會用這種方法。有點被他們說服...

技工對我說,他殺了很多猶太人耶,你知道嗎?

對付這種人,用講的一點用都沒有。『誰要殺你,你就先殺了他』(技工講這句話時,用的還是英文的命令式語法。)彷彿聽到了舊約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種思想與慕尼黑那部電影裏的思想好像...

看著他說話堅定的樣子,我說,你為他們感到驕傲嗎?

他說,是啊!

他的老闆出來了。他用希伯來文問老闆說,那你相不相信呢?

老闆說,這件事是不是他們幹的!?Ma pit'om! 意思是「你在胡說些什麼!怎麼可能!」可是現在也用作相反的意思,「當然!」

他看見我們兩人楞在那裡,笑了笑說,當然是他們啊!我們三人一起笑開了

我心裡想,一個人被暗殺,他的家人多傷心,你們怎麼還笑得出來... 但我在當時也跟著笑,真糟

那你們呢?如果X國遇到這種事,X國不會幹同樣的事嗎?技工問我

他所謂的「遇到這種事」,是指恐怖攻擊,綁架殺害士兵等等巴勒斯坦人會作的事。

會啊,我不假思索。X國會直接把迦薩走廊和西岸都佔領,把反抗的人都殺光。

他們又笑了。

我想,自己該多為以色列和x國禱告才是。身為台灣人,還是蠻幸福的...

兩隻老虎



車子的中控鎖已經有問題很久了,總在下雨過後不靈,或是車子上路很久之後才有反應。幾個月前去修,是那種賣汽車音響和用品的小店(我買車時仲介公司帶我去的),當時技工跟我說,你說的狀況現在沒發生,我無法修。這次它終於完全壞了,所以我再次前往。

去年也是冬天雨季去的,當時那裡道路施工,路變得又小又顛簸,今年去看已經變得寬敞又美觀,真開心!看著他把車門板給拆了,我請他順便把喇叭也換新。之前換後面喇叭時他們就跟我說過,前面的也快壞了。於是這個猶太人把喇叭裝上去,打開音響,傳來了令他陌生的音樂...








啊,是中文歌!他說

我用手機錄了影,但找不到了...或許還是別讓人知道我聽誰的歌吧

於是他聽了之後也開始哼,還說,這很像英文歌嘛!

下一首是英文的奇異恩典,他應該聽得懂了,但猶太人或許不太喜歡,後來他就把音響關了。


在修的過程中,我拿著英文報紙在旁邊坐著,想到最近很有名的諜報新聞,順便問問他們的看法。這段對話會在下一篇文章中出現。

修好了!老闆幫我打折,還送我一片汽車香精片(總覺得在這裡,亞洲女生蠻討好的)。我想到自己車上的老虎就是他們送的,已經一年多了,於是跟他們再討一隻。我說,今年是虎年啊!他們會意過來,還幫我把第二隻裝高一點。讓我想起那首兒歌,兩隻老虎...

深夜跳傘--即將搬去耶路撒冷有感

我沒有真的跳過傘

但高中時參加屏東的救國團活動,在軍營裡跳過一次塔。塔高五層樓,據教官說,那是人往下看時會特別害怕的高度,太高太低都沒那麼害怕。
跳塔雖然只是座鏤空的建築,可是跳下去那層是按照運輸機的樣子設計的。左側有一個開口(沒有門的「機門」),頂上靠門邊由前到後有根繩索,下面掛著很多帶子,用來勾住一個一個的傘兵。跳傘時,學員們魚貫往前,接近開口,然後兩名教官會協助我們跳出去。輪到自己的時候,我們要(假裝)用力把背後那條帶子往機頭的方向甩,然後一轉身面向開口跳出去,那條帶子就會在我們跳出去時把背上的傘拉開。跳塔是沒有真傘的,所以我們跳出去之後會被掛在外面的鋼索上,「晃」到最低點。


我不是第一個

在幾個自告奮勇的男生下去了以後,前面出現了幾個尖叫著不敢跳的女生。她們用手撐著門框,直到被兩個教官扔下去,還一路伴隨著慘叫聲。
排在後面的人看不到外面。當時我想,我不要看外面,我要勇敢,反正不跳也還是會被扔出去... 就在緊張的時候,教官的聲音來了「報姓名!」(確定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嚇暈),然後我就照著教官的口訣,報了姓名,甩了帶子,轉身,跳!


跳出去之後,才知道害怕

但怕了那不到一秒的時間之後,身體就被掛住,有了安全感。不過,那不到一秒的懼怕,卻直到我抵達終點(很短,大概三四十秒吧!)還沒解除。因為怕我們的腿受傷,所以鋼索結束時離地面還很高,下來的人需要站在板凳上,由教官幫忙解帶子。我站在板凳上時雙腿顫抖,落地時還有腿軟的感覺。

..................
回想這三年在以色列的生活,像是一次又一次的跳傘。
但剛開始是在深夜跳傘,看不到外面是什麼。那時只是單純地接收天上來的指示,自己又爭取到一點資源,就這樣沒想太多的來了。
恐懼是在來了之後才陸續得到的。

隨著跳傘的次數多了,跳傘的時間也越來越早,恐懼的時間也漸漸提前。
海法的朋友問我,妳為什麼要搬走?是不喜歡我們了嗎?
我說,我只是不那麼怕住在耶路撒冷了...

深夜跳傘不大需要信心和勇氣,只要一顆順服的心。接下來的功課,應該只會越來越有挑戰性吧。刺激的咧~